在美國與台灣,撿貝殼有不同的定義。

星期天跟一群外國同事到位於華盛頓州非常南端的 Kopachuck State Park 採扇貝、挖象拔蚌,對於這個活動絲毫沒有概念的我,只知道要去大商場照著清單買必備用品 (鏟子、三叉鏟、加蓋的桶子、可以濕的鞋子)與花十一塊大洋申請許可證。

美國對於保護生態的法令真的嚴格,不過美國人也確實守法,奶油蚌 (還是馬尼拉蚌?)最多只能採40顆,象拔蚌可以挖八顆,還有專用的量器確認不能把小蚌帶回家。在日本同事的指導之下,我們從泥濘的濕地開始採蚌之旅。

我的第一顆<圖說>量尺與蚌殼

剛開始真的有點失望,搞了快十幾分鐘只有一個尺寸合乎標準的奶油蚌,自責自己為什麼要開了一個多小時來到海灘旁邊挖沙子,之後聽從朋友的建議,找了一塊濕地,邊挖邊歡呼、越挖越過癮,蚌殼就像是雨後春筍一樣一顆顆冒出來,帶來無窮的成就感,從小就生在台北都市叢林的我,從來沒有機會可以玩的全身都是泥巴還可以快樂得不得了。挖完四十顆之後回到營地,發現許多專業級的同事已經挖了一些象拔蚌回來,每顆都比我的手掌還大,日本朋友便現殺象拔蚌做沙西米,鮮Q 的滋味真是讓人回味無窮。

現做生魚片<圖說>現做沙西米

怎麼這麼大 <圖說>怎麼這麼大的蚌殼?

其他的同事都是全家大小一起出來玩,像這樣親近大自然寓教於樂的活動,讓我不禁想到若是能讓自己的下一代在這樣好的環境下成長該有多幸福。夏天的西雅圖,每個周末都不應該待在家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elsasu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